西安邮电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简介
2015-08-13 11:24     (点击: )

一、学科特色

本一级学科点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西方社会文化思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形成学科的鲜明特色。(一)注重理论创新,开展中西马对话。通过比较研究和深入对话,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意义和发展前景,在分析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内核等方面已经展开深入的研究。(二)立足行业发展,开展应用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我校优势学科,进行电子通信行业的行业政策、法治环境和企业文化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等方面研究。(三)依托陕西革命传统,开展地方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国际战略、陕西重要历史人物和国际友人、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二、学科优势

(一)本一级学科点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3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25名,博士12名,硕士生导师14名,中国政治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中国德育学会常务理事、理事3人,陕西省政治学会会长、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10多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2人。(二)本学科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0篇,出版著(译)作12部,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3项,主持西安市和教育厅项目12项,其他项目30多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厅级奖4项,国家级学会奖5项,省级学会奖10多项,学校思政奖20多项。主办国际、全国会议2次,参加国际全国会议10多次,学术译著入选建国60周年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所获成果得到《中国哲学三十年(19782008)》(李景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的肯定,被陕西省政府、教育厅和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采用,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三、学科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学科方向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3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1名,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2名,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招收三届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一届高校在职研究生。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科研项目13项,多次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参与主办两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创新研究,注意密切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思想与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基础研究,已形成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特色。(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思想资源研究。通过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比较,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中国文化特色及其发展前景,从禅学、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吸收借鉴有益的思想和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研究。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规律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本学科方向拥有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6名,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交叉研究,开设相关课程,有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近5年出版著(译)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科研课题6项,主要关注的研究方向:(1)马克思恩格斯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着重挖掘马克思恩格斯评点德国古典哲学的文献资料,揭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古典哲学资源。(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比较研究。关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研究,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模式与苏东剧变的教训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学科方向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博士1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大量的科研资料,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招收了三届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科研课题17项,许多成果在省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成果多次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及陕西省所采用。主要关注的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研究。关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专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的法制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关注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尤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行业发展和信息化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加以剖析;3)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尤其陕西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本学科方向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2名,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1名,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1名、常务理事1名,陕西省外国哲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方向招收三届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一届高校在职研究生。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译)作4部,主持科研项目10项,多次在国内外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参与主办两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能够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及其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评判,并借鉴吸收其研究方法,研究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特色。(1)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在深入研究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尤其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基础上,剖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基本立场和分析方法,把握“语言转向”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启示。(2)“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总体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重对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哈贝马斯的学术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形成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价值论研究。在分析当代欧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代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环境价值论,用以促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5.思想政治教育

本研究方向拥有结构合理、注重应用研究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博士1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大量的科研资料,已招收了三届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一届高校在职研究生,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10部,主持科研课题18项,许多成果在省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和中国社会现实,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前沿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已形成的稳定研究方向:(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研究。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其中的政治和伦理思想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基础,注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本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硕士7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大量的科研资料,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招收了三届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近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科研课题15项,多次参加在美国和国内举行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许多成果在省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在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经过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阐明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和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尤其关注陕西革命和建设史研究。(3)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研究。全方位研究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思想。本学科方向特别注意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政治研究与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的结合,努力建立综合的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动态分析、既有历史总结又有现状分析、既有规范研究又有实证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体系。

关闭窗口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邮政编码:710121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