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带领研究生参加“逻辑与应用” 学术研讨会
2023-09-25 19:01     (点击: )

9月23至24日,我院教师王策副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张钰、画文轩、李艺楠应邀参加“逻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逻辑学年会,并作主题发言。本次会议由陕西省逻辑学会主办,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延安大学21 世纪新逻辑研究院承办,来自全省高校和研究单位的逻辑学、逻辑哲学、法律逻辑、人工智能逻辑的学者和教学人员围绕逻辑研究、逻辑教学和逻辑知识传播等议题展开讨论。

王策、画文轩向大会提交论文《荀子<正名>篇的逻辑私信》并作发言。该文指出,荀子的“正名”论强于概念考察,弱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考察,即判断论和推理论。荀子对先秦名辩派的批驳,实质上批驳了该派的判断论,虽然达到政治论辩之目的,但在逻辑科学上比较欠缺。荀子“正名”的目的是为王道政治服务,他的逻辑思想并没有达到超越实体事物的抽象层次,从而没有发展出纯粹的、独立的逻辑科学。然而,评价荀子的正名逻辑乃至中国古代逻辑成就,应根据研究者的需要,进行多元、机巧和辩证的评判思路。

李艺楠向大会提交论文《休谟问题的机器解决》并作发言。该文指出,休谟问题在科学哲学领域中以一种科学发现的新姿态呈现,引发了新的论争。鉴于归纳推断依据的归纳原则存在自循环论证的困境,关于因果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地位的确立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随着贝叶斯网络和因果科学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出现了走向一致的趋势。在因果发现的机器学习中,因果问题的本质就成为一种归纳推断问题。基于贝叶斯主观概率和统计回归技术手段,发现事件或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推断出隐性因果结构。这一发展对科学发现的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钰向大会提交论文《从马克思认识论看生成式人工智能逻辑》并作发言。该文指出,马克思作为19世纪致力于变革人类社会的思想家,他的认识论哲学,完全可以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诸多哲学问题。马克思通过“感性活动”所阐发的人类意识和人类智能的生成,对于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性机理、人机融合等前沿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教学,夯实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省级重点马院高质量发展。广大师生通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申报研究生创新基金,扩大学术视野,进一步加强了学科意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能力。

 

 

 

关闭窗口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 邮政编码:710121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