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赴武汉大学参加“大语言模型赋能思政课教学高级实训班”,与全国38所高校的近百位思政课教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实训班采用“专题讲座+高阶实训”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紧扣高校思政教学一线需求。在为期三天两晚的培训中,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武汉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洪化清分享了语言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国际前沿应用;上海交通大学苏永康解读了智慧课程的设计逻辑;武汉大学陈训威聚焦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创新教学路径。湖北工业大学华倩、武汉大学陈慧女等教学竞赛获奖者,结合数智时代特征,系统讲授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课堂互动技巧。晚间小班教学中,学员在张翼然、陈训威等导师指导下,完成模型连接、AIGC资源生成、知识图谱构建等实操任务,实现“当堂学、当晚用”的培训目标。
我校参训教师全程投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刘晶芳表示:“从理论框架到技术工具,从案例分析到现场实操,课程内容直击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的解决方案。”新入职教师张先花说,此次实训班以“理论筑基+实操赋能+场景迁移”的全链条设计,不仅破解了AI工具“不会用、不敢用”的实践难题,更启发了将技术逻辑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创新思维,为打造有温度、有智慧的数智化思政课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8月2日晚,实训班举行结业仪式,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据项目负责人陈训威介绍,本次培训呈现三大特色:一是问题导向,通过9场讲座厘清“为什么用”AI的底层逻辑;二是手把手教学,2场实训覆盖工具安装、资源生成全流程;三是场景化迁移,案例设计紧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等教学实际,助力教师“即学即用”。
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景德镇市考察学习。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先后走进国瓷馆、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并利用培训所学AIGC知识制作数字人拍摄《行走的思政课》。
此次参训是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院持续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研修项目,先后选派多支团队赴国内高水平高校交流学习。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探索大语言模型在虚拟仿真教学、个性化学习支持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思政课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
